天津武清全力推进京津产业新城建设智能化升级加速发展
近期,天津市武清区高村数智创新园正全面发力,致力于打造全国蕞具智算特色的“数智小镇”,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坚实的“算力底座”。这一园区作为天津市云数据应用特色主题园区,主要服务于首都经济圈内的人工智能大模型、金融、互联网和云服务等产业,对于满足日益增长的算力需求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村数智创新园的总经理杜瀛涛表示,园区内建设了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的清数科技园,专注于引进以数据驱动、软件基础的高科技企业,着力形成功能齐全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这一园区依托强大的云计算网络基础设施,吸引了众多高水平人才和企业入驻,进一步推动天津智算产业的发展。
作为被誉为“京津黄金走廊”的武清区,正是京津发展轴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根据去年9月天津市政府批准实施的《武清京津产业新城规划建设方案》,该产业新城积极构建“一核引领、多点支撑、全域联动”的发展布局,旨在成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新平台与高端产业聚集的新高地。
武清产业新城科创先导区内,特变电工智慧产业园已初具规模,昔日的空地如今已成为塔吊林立、设备轰鸣、成果不断的建设现场。该园区聚焦特变电工战略研究中心、科技研发中心、智能制造研究中心等项目,展示出强劲的发展动力。而在不久前于北京举办的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京津冀三省市共同发布“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发展规划”,武清的京清汽车产业园被认定为其承载平台。
据京清汽车产业园总经理沈海军介绍,该园区正与中国汽车协会以及其他汽车领域权威机构对接,重点围绕汽车电子、制动系统、动力系统和热管理等领域引育核心零部件企业。此外,园区将着力于动力总成、底盘车身、智能网联和汽车服务等四个重要方向全面融入京津冀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配套体系。
便捷的交通条件和成熟的配套资源,吸引了大量在京津冀地区的人才选择在武清区生活与工作。这一区域的“双城”生活新市民不断增加,他们通过京津城际铁路频繁往返于北京和天津,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元一(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张骊便是其中的一个例子,他在完成博士学位后移居北京并成功创办公司,而后将总部搬至了武清,享受着这里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武清区在人才引进政策上进行了创新,打破了传统的“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评价方式。根据企业的综合贡献和发展前景,武清区支持企业自主选择人才,并划分为A、B、C三个类别。2023年,武清区共吸引了约1.1万人次各类人才落户,其中包括1.27万名来自北京的人才和0.49万名来自河北的人才。
通知显示,武清区目前已拥有北京产业链、供应链配套企业261家,市场化引进项目57个,累计投资高达262.8亿元。种种迹象表明,武清正在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一块重要拼图,推动着区域经济的全面升级。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格局,也为未来的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天津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